最近总收到粉丝私信,问我各种借贷平台靠不靠谱。说实话,现在打开手机到处都能看到"秒到账""零门槛"的广告,看得人心里直痒痒。但真要伸手借钱,可得把账算明白喽!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,不同平台借钱的门道、隐藏的坑点,还有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贷款。看完这篇,保准你不再被那些花哨广告忽悠!
前两天跟楼下小卖部张阿姨聊天,她说儿子刚在XX平台借了2万装修婚房。我听着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问她看没看合同条款。"哎呀,手机点点就下款了,哪有工夫细看..."这恐怕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。便利性陷阱:3分钟填资料,5分钟到账,比去银行省事太多广告话术洗脑:日息低至0.02%、免息分期、限时优惠...超前消费观念:最新手机、说走就走的旅行,年轻人更敢"预支未来"
上周陪表弟去办房贷,顺嘴问了消费贷。客户经理说现在年化利率4.8%起,听着挺美是不是?但需要公积金连续缴存2年以上,还得查三代征信。适合有稳定工作的朋友,但审批流程至少3个工作日。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像马上、招联这些,比银行灵活些。但别被"日息"迷惑!把日息0.05%×365天,年化就是18.25%,比信用卡分期还高。适合短期周转,长期用绝对肉疼。
某平台广告说"最高20万额度",我实测发现新人最多给5000。更要命的是部分平台会打包销售保险,稍不注意就多扣好几百服务费。而且借款记录全上征信,频繁申请会影响房贷审批!算清真实年化利率:用IRR公式计算,别信宣传话术核对放款资质:查银保监会备案,看有没有放贷资格评估还款能力:每月还款别超收入1/3,留好应急资金
记得去年有个粉丝,借了10万分36期还,头几个月没问题,后来公司裁员直接断供。现在征信黑了不说,还倒欠违约金2万多。所以啊,千万别把贷款当收入!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为买最新款手机/奢侈品贷款想借钱炒股、买虚拟货币已经有3笔以上未结清贷款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
我认识个大学生,为了给游戏充值偷偷借了校园贷,结果利滚利到5万多,最后父母把养老钱都搭进去了。这种教训还不够深刻吗?
要是确实需要周转,记住这几点:
1. 优先选银行产品,虽然麻烦但安全
2. 借款期限别超过12个月
3. 每月10号前查征信,避免频繁申请
4. 保留所有合同和还款记录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,能不借就别借。真要借钱也量力而行,别为了一时痛快把未来几年都搭进去。大家有什么亲身经历或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唠唠~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