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收到家长私信问孩子用网贷的事,说是在短视频里老刷到"学生专属贷款"广告。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,未成年到底能不能用正规借钱平台?那些标榜"零门槛"的网贷藏着哪些猫腻?本文从借贷资质、法律风险到家长监管,给你讲透未成年人借贷的利害关系,特别是第三部分的风险预警,建议家长和孩子都认真看看。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说实话,这事儿真得好好琢磨琢磨。前几天有个高中班主任跟我说,班里三个男生合伙在某平台借了八千块买游戏装备,结果利滚利半年变成三万。孩子不敢告诉家长,硬是偷拿家里金首饰去抵押——这就是典型的未成年人借贷认知偏差。仔细扒了扒应用商店里排名前20的借贷APP,发现个有趣现象:
9家明确标注"需年满22周岁"5家写着"18岁以上可申请"但实际要查学信网剩下6家所谓的"学生专属",点进去都要监护人连带担保有个做风控的朋友透露,正规平台现在都接入了学籍核验系统,想瞒报年龄借款?门儿都没有!《民法典》白纸黑字写着呢:
未满18周岁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超过其认知水平的借贷合同,法院可以直接判定无效。但问题在于——网贷逾期会影响父母征信这事儿,很多孩子压根不知道!上周帮亲戚处理了个糟心事:他家初三孩子被"砍头息"给坑了。借3000元实际到账2400,合同却按3000计息。更绝的是,平台故意在还款日系统维护,导致逾期产生高额违约金。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大学生小王读高中时偷用父亲信息网贷,结果父子俩征信都出现连三累六记录。后来买房贷款被所有银行拒贷,肠子都悔青了。这时候,家长可得留个心眼儿了:查手机有技巧:别光看短信,重点查微信小程序和浏览器历史记录信用报告定期查:每人每年有2次免费征信查询机会金融常识要普及:用压岁钱做理财实践比说教管用设置支付限额:支付宝的"青少年模式"能限制单笔消费去年处理过个真实案例:催收公司半夜打恐吓电话给初中生,家长直接拿着通话录音和借款合同去银保监会投诉,最后不仅债务清零,那家网贷公司还被吊销执照了。真要急用钱怎么办?这里有几个正经路子:助学贷款:公办院校都有无息贷款政策勤工俭学:麦当劳、优衣库时薪都在20元以上二手平台变现:旧手机、游戏账号都能换现
说到底,未成年人借贷就是个伪命题。正规平台压根不会给学生放贷,那些声称"秒过审"的,不是诈骗就是高利贷。家长平时多跟孩子聊金钱观,学校也该开点实用的财商课。记住,任何需要押金、手续费的学生贷,100%是骗局!